-
365官网: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它
时间:2021/1/11 15:53:58 作者: 来源: 阅读:0 评论:0内容摘要:“要把非遗的活态性、生态性、渐变性、传承性等特征存储下来,不是录音、图片、录像那么简单的事情;而是要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编码再解码将非遗转换、再现、复原,变成可以共享、再生的数字形态。”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所研究员魏学宏9日表示,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,不仅要尊重和保护非遗的原...“要把非遗的活态性、生态性、渐变性、传承性等特征存储下来,不是录音、图片、录像那么简单的事情;而是要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编码再解码将非遗转换、再现、复原,变成可以共享、再生的数字形态。”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所研究员魏学宏9日表示,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,不仅要尊重和保护非遗的原始形态,更要使其获得更为长久的“生命”。
自古以来,甘肃就是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桥梁和艺术汇集融合的重镇,也有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美名。
截至2020年5月,甘肃省政府先后公布了四批共49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,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有68项,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花儿(民歌)、环县道情皮影戏、格萨尔3个项目。全省已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68名、省级617名。
“这些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涵盖了甘肃传统文学、音乐、美术等各个门类,承载着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,也构成了甘肃文化特有的魅力。”魏学宏说,做好非遗的数字化保护,就要建设甘肃非遗的基本信息资源数据库,最大限度避免因传承人离世、缺乏而导致的断代风险,有利于地方非遗文化共享和传播推广。
2016年,甘肃启动非遗数字化工程,借助音频、视频、图片等数字化技术实现非遗保护与传承。2020年,甘肃省文旅厅与腾讯云合作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,致力于建立甘肃省非遗标准目录,建构统一的非遗数字化管理展示平台。
甘肃非遗共包括16类,品种丰富。魏学宏建议,构建数字博物馆是做好非遗特色资源建设的新形式,通过互联网为受众提供数字化展示、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;还可以运用3D技术展示非遗项目,让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,实现文化资源的多元应用和再生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365官网: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
- 相关评论
本类更新
-
01-11365官网: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它
-
01-10365官网: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
-
01-09365官网:面对疫情与暴乱
-
01-08365官网:我这辈子打败不了AI了
-
01-07365官网:时期如何科学实践
-
01-06365官网:法国二手商品市场稳步发展
-
01-05365官网:严正谴责台陆委会蓄意污蔑抹黑大陆疫苗
-
01-04365官网:海南离岛免税销售再创新高
-
01-04365官网:他们现身说法
-
01-03365官网:王毅同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通电话
本类推荐
本类排行
-
12-24365官网: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
-
12-25365官网:公共场合禁止喧哗
-
12-26365官网:今年疫情防控要求最严格时期
-
12-27365官网:我国城乡低保标准同比分别增长7.7%、11.3%
-
12-28365官网:湖北科技型评价入库企业较2019年增长97%
-
12-29365官网:散装干货 尝一下再买
-
12-31365官网:也门亚丁机场爆炸致多人伤
-
12-30365官网:明年30岁以下购房者占比或升至27%
-
01-01365官网:英国将更多地区疫情防控级别调升至最高级
-
01-02365官网:寒潮来袭 这份御寒指南请查收